叫停!!中央重磅文件定调,大城市不能随意扩张了
上个月,中央印发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-2035年)》,第二天《“十四五”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》随即落地;
扩大内需已经逐步升级到国家级战略,全面贯彻到2035远景目标中,意义重大。
其中,《纲要》提到要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,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建设、培育发展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、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等;
也就是说,“大城市会越来越多,城市规模会越来越大”。
2020年11月,《求是》杂志发表文章《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》曾明确指出,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。
所以,文件中还提出将推进超大、特大城市瘦身健体,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;
针对城市规模、合理控制人口密度、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。
在此之前,国家先后对省会城市规模、撤县建市设区、都市圈规模等发布相关文件。
以上文件的目的,就是为了防止再重现盲目扩张规模、“摊大饼”式的发展,导致城市聚集人口太多、区域间不平衡,超越了资源承载力,主要体现为交通住房拥挤、房价过高等只会重蹈“大城市病”的覆辙。
未来超大特大城市、强省会未来的重点是城市功能质量的提升。
通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,建立多中心、网络化空间结构,推进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,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,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。
在过去10年来,撤县(市)设区成为不少经济发达县城的共同选择,在此期间我国至少消失了140多个县,市辖区增加了110余个。
咱们来看下,目前全国县级单位的人口数据。
根据11月份,国务院公开的《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》显示:
国内城区常住人口数据中,共有105个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,除了超大、特大城市外,还有14个超300万人的Ⅰ型大城市和70个超过100万人的Ⅱ型大城市。
中心城市、大都市圈、省会效应等的辐射作用不容忽视。
省域发展的逻辑,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新共识。
未来中小城镇的发展,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从区位的角度深入融入都市圈的建设。
因此,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,成为新一轮区域政策主方向,以此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。
而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、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,具有重要意义。
近两年来,国家高层多次强调要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。
去年年中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》。
无论如何,未来大城市发展,不能再靠简单的吞并周边地市或撤县设区来完成城市规模的扩张了,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依归。
我是小司,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,请为我点个在看!
意料之外!过去10年,这些省市是最大赢家!楼市见顶!国家“一锤定音”,暴富梦终成泡沫!